中国鞋企能否赢得欧盟生死大考国鞋企能否赢得欧盟生死大考

浏览量:753 作者: 来源: 时间:2013-10-16 【字号:
面对2006年4月欧盟的反倾销,在中国上千家的鞋企中,最终正式提出反倾销应诉的只有9家;而在这9家当中,又仅仅只有两家是内资企业。而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在反倾销刚开始的时候,相关部门竟连规模位居前几十名的鞋企都弄不清楚,导致初步的组织工作很不到位、应对迟缓 \r\n

 

内资民企多沉默
最终正式向欧盟一审法院提出反倾销诉讼的中国鞋企中,仅9家坚定在列;而为数不多的9家企业中,仅奥康和泰马同属内资企业,其余7家均为港资或台资。“为什么规模庞大的大陆鞋企,最终只剩下奥康和泰马呢?反而一些平时行事低调的港资、台资企业能积极应战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广大内资企业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淡漠。”奥康集团新闻宣传部负责人韦开孟感叹道。

广州番禺创信鞋业董事长吴振昌,曾是“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会长,当记者问及为什么最终放弃上诉时,他回答主要由于其不是被欧盟实际抽样调查工厂,其次产品输欧比例很低。吴振昌透露,创信受欧盟反倾销制裁的影响,迄今销售额只下降了2%。影响不大,“所以,创信去打这场耗财费力的跨国官司意义不大。但对以欧洲为主要市场的中小企业来说,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的确,跨国官司不仅耗资巨大,还需历时两年左右,且诉讼前景不甚明朗,极可能出现制裁都到期了,而官司还未分胜负的结果。以上种种无疑是众企业放弃应诉、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同时,多数企业没摆脱“政府依赖症”、对反倾销缺乏认识、维权意识淡漠、法律观念不强,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

一片沉寂之中,广东南海金履鞋业却有些与众不同,它是第一阶段应诉后惟一可享受9.7%优惠税率的中国鞋企且惟一获得欧盟市场经济地位认可,然而,金履鞋业却毅然站在应诉到底的行列中,与拿着16.5%税率就“打道回府”的企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前,金履鞋业董事长刘旭曾表示征收反倾销税是针对整个中国制鞋业,必须要参与。的确,既然承认了金履的市场经济地位,反倾销税又从何而来?确实应该讨回个说法。
诉讼意义重于结果

奥康总裁王振滔曾透露,作为一个走高端路线并具稳定销售渠道的企业来讲,奥康此次所受的影响并没有其他中小企业那么大。16.5%反倾销税带来的大部分成本,将由其在欧盟的销售商和欧盟消费者买单,其本身增加的成本并不多。但奥康多次强调:无论如何,一定要让欧盟听到中国鞋企抗辩的声音,这场官司输也是赢,赢更是赢。

泰马集团副总经理陈哲西表示,仅9家鞋企坚持到最后,让他多少有些费解。据陈透露:打这场跨国官司,纯粹费用不会超过100万;若胜诉的话,最多50万。对大部分企业来说,支付这笔费用不是难事。“就算败诉,法院也得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若能胜诉,届时其它鞋企向欧盟上诉,可援用这个案例,也能获胜。参诉这件事,对中国鞋业来说是极有意义的,我们当然要做!”陈表示,泰马的诉请相当明确:要求废除欧盟理事会表决通过的“1472/2006条例”,基于此,欧盟才对我国皮鞋业征收为期两年的16.5%高关税。“既然应诉了,就得有个结果。对于胜诉,泰马很有信心。”

素有“反倾销第一律师”之称的蒲凌尘,是此次鞋业反倾销案4家中国鞋企的代理律师,关于该案的前景,蒲谨慎地表示结果是难以预测的,毕竟双方认定的“调查角度”存在差异,单方面预测的优势或劣势,在法律上的价值并不大。“赢和输都是相对的,对于本案来说,其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为我们今后同欧盟打反倾销官司扫清了障碍,也为今后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案例和宝贵的经验。”蒲解释,双方对“反倾销”这一概念的认知和解读不够清晰、存在差异,因此法庭必须做出清晰明确的司法解释。

企业政府须默契配合
此次事件,对政府相关部门的表现,各界褒贬不一。褒者认为政府做的很到位,企业不应过分依赖政府;而另一种呼声则是,相关部门对企业欠缺了解、初步反应滞后,从而“贻误最佳战机”。

蒲凌尘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不应过分依赖政府,这次事件中,企业是绝对的主体。”蒲反映,政府相关部门曾专门为此组织过两次大型企业应诉培训会。可是有的企业根本就不去,更不愿意积极应诉。“一切都指着政府去解决,不做应尽的努力,等欧盟最终制定出为期两年的16.5%的税率后,就开始指责、埋怨政府。这种意识和做法过于滞后。”

奥康集团韦开孟表示,商务部一直在给予应诉企业支持,企业也要积极争取自身利益,不能总存在依赖心理,更不能对不合理制裁坐以待毙。“我们确实缺乏经验,对欧洲法律规则也知之甚少。打这个官司,起码为我们积累了经验。”

陈哲西反映,前些日子,商务部的人员曾专门来企业了解过情况。
但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反映,在2006年4月欧盟开始对华实行反倾销制裁时,相关部门竟连前几十家鞋企都弄不清楚,导致初步的组织工作很不到位、应对迟缓。该人士希望相关部门能在平时做好功课,掌握清楚自己所负责的相关信息,在关键时刻,能够积极、快捷、有效地起到作用。

皮革协会制鞋办公室主任卫亚非表示,对于该类事件,企业和政府都缺乏具体经验,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政府该做的事情都做到了,至于效果如何,还要企业们来评价。“市场经济下,政府的作用很有限,企业得有积极性,政府才能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市场经济中,企业是绝对主角,政府是配角,应各司其职、默契配合,共同唱好市场经济这出大戏。
中国鞋企要赢在转折点上
在9家鞋企与欧盟对薄公堂之际,我们也应该进行反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外在的打击,如能善加应对,中国制鞋业还可借此逐渐走向高效能之路。对部分鞋企来说,这个过程很痛苦,毕竟市场是残酷的。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李钢说:“这次风波,从客观上抑制了中国鞋业市场中存在的过度增长、低价竞争的现象。两年的制裁,会让一部分竞争力差的企业消失,一部分从业者亦会度日艰难。同时,会损失掉一些转产成本,而一些地区的经济也会因此受影响。但这是市场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应尽量以平常之心和积极态度来应对。”近几年来,欧盟真皮市场的自身产能在萎缩,外来低价产品的冲击是主要原因,欧盟也在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我国有数千家制鞋企业,产业集中度不高,造成内部竞争激烈。受到制裁影响后,市场自身会进行有效的调节,但相关部门应加重对内外需的调整,尽力促使其平衡。”

卫亚非表示,假如没有这次反倾销打击,几年后中国鞋业市场自身也会进行一次“洗牌”。现在,外力加速了这一过程。“市场会进一步优化,抵御风险能力差的企业,会被挤出市场。此外,国家会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外贸进出口进行有效的调节。”

对企业来说,应作何应对呢?大多数具一定抵御能力的企业,已做了转产或转销。陈哲西透露,先前欧洲约占泰马市场份额的15%,2004年,出口欧洲的产品中,皮面鞋占80%,革面鞋只占20%;在制裁前,泰马就做了产品结构调整,现在革面鞋占80%,皮面鞋则只有20%。欧盟制裁的是真皮鞋产品,所以泰马的经济效益非但未受影响,今年输欧产品的比例还有所扩大。

卫亚非认为,以欧洲为主要市场的企业,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积极的调整。对于既没自身品牌、又没销售渠道的企业来说,要么退出市场、要么创造品牌、要么开发国内市场。所以需注意在国内市场寻求自身位置、谋求创新点、提高附加值,建立品牌、建立销售网。“就制鞋业来说,大国以加工制造为主,小国以尖端市场为主。中国制鞋业制造量大、加工能力强,具有相当的优势。”

奥康总裁王振滔多次表示:“中国鞋企不只是赢在起点上,而要赢在转折点上。”在此次转折点上,中国鞋业的风险和机遇同在。

凤凰涅磐期获新生

一些人把此次中国鞋业受反倾销制裁的原因,归结为缺少自己的品牌,缺乏独立的销售渠道。创信鞋业董事长吴振昌对此颇不赞同,他认为好品牌若经营不善,同样会赔钱;小品牌如善加经营,也可以赚钱。“对于现阶段的中国鞋业来说,创造几个adidas或Nike好像不太现实。市场不规范是我们的‘致命伤’。首先,一些企业不遵守市场规则,大打价格战,给欧盟造成了我们搞倾销的现象。”吴透露,部分企业主为降低成本、压低价格,不给工人上保险,而且工作环境也很差。“其次,我们的鞋业市场过于分散,确实急需整合。”

卫亚非认为,欧盟此次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看似在打击我们的中低档鞋业市场,在表面上指责我们量的扩张,实际上是针对我们已进入其中端市场的品牌。欧洲制鞋业历来是一流的,并把持着尖端市场,中国要想冲击这个市场不是朝夕之事,但是,我们已有一部分中档品牌极具冲击其尖端市场的优势和潜力,这才令他们感到恐惧。“欧洲只占我们市场份额的14%,两年的制裁,不会撼动中国制鞋业霸主的地位。但是,我们还须密切关注周边地区类似产业的成长。制裁期内,低端市场订单的转移,确实给我们造成了不少损失。”对于未来几年中国制鞋业的总体走势,卫亚非认为还是会以加工为主。“虽然创品牌是件难事,但一定要有品牌意识。不能总在队伍末端徘徊,就算是作OEM,也要努力做到最高端。提高质量、寻求创新、创造品牌,是我们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

从整体上说,这次风波,的确让中国制鞋业受到打击。然而,也正是基于这外在的打击,中国制鞋业提前开始了积极有效的整合。这个过程中,损失不可避免,同时,我们也有理由得到更多。凤凰涅磐的过程,历来如此。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制鞋业最先踏上了打破国际贸易壁垒的征途,它不仅为今后本行业和其它行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也向世人宣告:中国反倾销开启“破冰之旅”。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