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鞋西移 成都机会来了

浏览量:695 作者: 来源: 时间:2013-10-16 【字号:

编者按:世界制鞋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生产力布局不断转移的过程。世界鞋业中心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到70年代转移到日本和韩国,80年代转移到我国台湾,90年代转移到广东东莞,其后转移到浙江温州……制鞋业从发达国家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再由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东鞋西移”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 

 

鞋革行业有关专家分析说,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加快,“东鞋西移”这一重大转移有可能在3至5年内完成,相对于历史上的前几次转移,“东鞋西移”的势头可能更为猛烈。 

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富民产业,“东鞋西移”的历史机遇已经引起了中西部地区的极大关注。谁能抢先一步做好产业转移的迎接工作,谁就能在“东鞋西移”的潮流中分取最大的一块蛋糕。湖北、湖南、江西、贵州、重庆、四川、内蒙等中西部省市区纷纷出马,欲抢占“东鞋西移”的第一个桥头堡。

7月28日至8月4日,在市委宣传部的率领下,武侯区相关部门、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电视台记者考察团一行先后前往广州、东莞、深圳、温江等鞋业发达的沿海城市,亲自触摸“东鞋西移”跳动的脉搏。

从今日起,本报将连续推出“东鞋西移”成都《机遇篇》、《优势篇》和《警示篇》系列报道,全面解读“东鞋西移”的历史机遇、成都迎接鞋业转移的比较优势以及成都急需做好的配套工作,希望我们的报道能为成都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7月30日,因为限电拉闸,广州市白云区恒昌塑胶模具公司200多台机组停工,这已经是一周内的第二次停电了。“开工的时间比检修的时间还少,机器搁在那儿每天都在耗钱啊!”公司总经理何先生眉头皱成了一团。在广州,因为拉闸限电而面临同样烦恼的远不止他一人。有数据显示,广州的制鞋业在丰电期平均每周停电2天,枯电期工厂停电的时间每周更是高达四五天。

求生 “东鞋西移”迫在眉睫

在东莞市,台资企业和信泰旗下制鞋厂的一批川籍技术工人因为家乡办起了制鞋厂,于一周前集体返乡务工,造成工厂人手急缺。在东莞市,劳工荒已经成为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缺工使企业运转陷入被动,我们现在就怕过节,每一个节过后都是劳工荒的困难时期。”一位东莞本地的鞋业老板无奈地告诉记者。据了解,2月中旬,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地的50多家鞋厂还专门举行过一次“缺工解决办法研讨会”。据调查,广东部分鞋厂缺工近六成。有的鞋厂每天招人,每天都有工人离开,每月可以进300至400人,而离职的也有300至400人。

如果说能源、劳工短缺已给东部沿海的制鞋企业播下外逃的“火种”,那么政府取消对制鞋等传统产业的优惠政策则是推动鞋业外逃的“催化剂”。伴随广东产业结构的调整,早些年对制造加工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正在逐渐消失。

种种迹象表明,沿海城市制鞋企业的寒冬即将到来。摆在它们面前的现实是:要么原地不动,坐以待毙;要么早点出去,在能源充足、劳动力充裕、政策优惠的中西部地区获得新生。
心动 谁能先做好迎接工作?

制鞋业,对东部沿海来说是鸡肋,对于广大中西部城市来说却是诱人的香饽饽。制鞋业能带来庞大的就业人群,能带动巨大的GDP产值,有强大的产业带动作用,这让很多地方政府心动不已。资料显示,去年底广州鞋业产值高达1800亿元。东莞市厚街镇,这个只有20平方公里的镇,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就有130余家、五星级酒店5家,经济繁荣程度可见一斑。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鞋业贸易发达.

“制鞋业是一个可以解决劳动力就业、产生巨大GDP的富民产业,它在东部近20年的辉煌成绩令中西部城市垂涎三尺。谁能抢先一步做好产业转移的迎接工作,谁就能在‘东鞋西移’的潮流中掘取最大的一块蛋糕。”《亚洲鞋业》杂志执行长蓝玄图告诉记者。蓝玄图来自台湾,在制鞋业打拼30多年,做过鞋贸、鞋厂,是当地鞋业企业的高级智囊。他从国际鞋业转移的大趋势来分析:鞋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后,劳动力就业的历史使命已经走到尽头。如今,东部制鞋企业普遍面临一个转移的问题。

暗战 中西部省市硝烟四起充足的能源、充裕廉价的劳动力、优惠的政策措施,成了中西部城市迎接“东鞋西移”这一机遇的砝码。为此,湖南、广西、江西、重庆、四川等资源、劳动力大省市区相继发招,吸引东部鞋业落户扎根。

江西、广西等省区大打土地牌,这些地区因为廉价的土地成本近几年吸引了一大批东部鞋业入驻;新疆、内蒙等地资源丰富,也吸引了一批制鞋业安家落户;重庆、四川等省市则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返乡进入本地鞋业工厂。

硝烟四起。成都到底具备哪些比较优势,成都能否在“东鞋西移”大潮中分得一块大蛋糕?本报将在明天的《优势篇》中为您详细解读,敬请关注。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