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是中国皮衣业发展的命脉

浏览量:819 作者: 来源: 时间:2013-10-16 【字号:
品牌是一个国家的脸面。日本前首相中曾根说过:“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可见,民族品牌不仅代表着国家产业的高端水平,而且更代表着国家的国际形象,承载着重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历史责任。 \r\n

 

不仅如此,品牌还是市场竞争的致胜利器。一个企业即使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及优秀的资源,如果不能最后表达为品牌竞争力,也很难为最大范围的消费者所感知,在市场上也不会有号召力。相比国际强势品牌,品牌竞争力是目前中国企业最为缺乏的,但恰恰也是我们在国际市场决战中最为缺乏的关键能力。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就不无忧虑地指出:中国只有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380。中国出口的衬衫平均一件只有30美分~40美分的利润,还老是遭受反倾销制裁的折磨。相比之下,似乎所有的中国轻工业制品都饱受品牌低劣的困扰。

据中国皮革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出口皮革服装平均仅为33.89美元一件,而国外中高档商品少则几百美元,多则上千美元一件。由此,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 中国皮革服装生产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主要分布在浙江、山东、河北等省市地区,全国共有皮革服装生产企业三千多家,从业人员达30万。据中国皮革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皮革服装产量为7,740万件,其中70%出口,出口量达到6,128万件,但出口额仅为23亿美元,也就是每件皮衣价格仅为三十多美元。

产品价格的低廉,其原因当然方方面面的,但总的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企业间的低价竞争激烈;二,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三,中国皮革服装档次低等等。这几类因素中,起决定性的是档次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缺乏自己的名牌产品。

中国皮革服装品牌整装待发
目前,中国皮革服装行业品牌呈以下现状:国内产品品牌效应不突出,国内市场份额被服装品牌挤占,并且受到国际品牌竞争的威胁。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皮衣业缺乏自主开发,缺乏自己品牌,以贴牌生产为主。

中国的GDP排名世界第七,出口额排名世界第三,在经济总量上可谓是巨人。但是品牌的缺失可能成为我们的“阿喀琉斯之踵”,直接影响到中国企业在国际竞技舞台的表现。虽然现在中国品牌的竞争力优势比较弱小,但我们应当看到,中国企业不缺乏产量优势,也不缺乏品质优势,我们能为那么多世界级品牌做OEM就是例证。日本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品牌建设阶段,韩国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从经济起飞到品牌群落崛起之间存在有大约20年的时间差,如果这个时间差同样适用于中国的话,那么,现在正好是中国企业品牌崛起的时间。中国经济已出现了从财富时代到品牌时代的契机,现在要看中国企业如何把握好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了。中国的经济形势—片大好,我们的皮革服装企业应内从加强品牌建设,转变经营思路,外从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入手,“内外兼修”,审时度势,打好以品牌为核心的贸易作为中国皮衣品牌的“代言人”,在这场战争中取得的成果是十分丰厚的。海宁皮衣全国占有率已达到70%,至2004年,海宁几千家皮革服装企业中已树立起数百个国家品牌,如“蒙努”、“里迪克豹”等率先掀起了中国皮衣品牌的的新高潮。
中国皮革服装品牌建设的四大障碍

“崇洋”的消费观念
扭曲的“崇洋”情结已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少国人平时对洋货咬牙切齿,对国货怜爱有加,但往往到了买单的时候还是“灭自己志气,长他人威风”。洋货的问题再大,也说成“例外”;国货挑不出太大问题,结论也是“买不得”!这是不少国人的消费倾向。

塑造完美的品牌不仅需要企业的自强不息,而且还必须得到国人的认同与维护,否则,我们的民族品牌将孤掌难鸣。这一点我们得向韩国人学习,韩国人近乎偏执地酷爱自己的产品,以买国货为荣。在韩国大街上,开外国车会受到国民指责。在亚州金融危机期间,韩国民众甚至自告奋勇地捐款捐物,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当然,我们不能总是苛刻地用放大镜去看待企业品牌在成长中的不足,毕竟品牌的成长与技术、品质等相关,但更与消费群体对其的态度看法相关。 一款品牌产品哪怕再好,也架不住口碑的诋毁和习惯思维的惯性。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同样面临着品牌难的窘境。为了改善现状,日本政府经常举办各类设计比赛与其他活动,来培养国民消费中的审美意识,提高消费者在品牌方面的知识和需求。这种做法从另一个侧面促使企业家们更加迫切地去提升自己的品牌。由于品牌的创造和需求相影响,日本在很短的时候里便涌现出了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毛泽东就非常提倡中国作风、中国气派,这点现阶段更值得弘扬。中国品牌(包括皮衣品牌)的成长甚至中国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国人的认可。自家不兴,何以兴世界?
“创新”已成口号

品牌的塑造,产品的发展,不仅在宏观上要与时俱进,而且在企业的微观操纵下,更要加强对新产品的研发与技术的革新。
如今,许多企业包括皮衣企业,为了节省在研发上所投入的巨额资金,而不惜劳苦地去参加国内外产品展览会。随后跟风、仿造一拥而上,使自己无形中被竞争对手“牵着鼻子走”。
众企业的一味跟风与仿造,不仅仅给行业带来的损失(如低价竞争)是巨大的,而且还会严重冲击品牌的建设。

上世纪80年代,以“雪豹”为代表的中国品牌皮衣牢牢把握住了质量、款式、价格三大要素,使国内外市场一路走红。“雪豹”一举夺得中国“十大名牌服装”称号和法国里昂国际博览会金奖,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之后,全国各地仿“雪豹”之风刮得便不可收拾,短短几年间就使中国皮衣跌至低谷,同时“雪豹”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品牌的稳定离不开企业内部管理与技术的支撑。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改革的灵魂”,笔者认为,现阶段企业家们更应当读懂这句话,从自身人手,以“新”与“更新”来开拓市场,也只有做到了“新”与“更新”,才能真正巩固自身的品牌。
互挖墙角,几败俱伤

一个品牌成长起来很不易,然而,成名之下也是众矢攻击之始。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和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大品牌面对的往往是一个无序、不公平甚至充满阴谋的市场竞争环境。

品牌企业潜心于地面战场,但是形形色色的竞争对手随时可能从背后突施冷箭。由于缺乏有效的法规惩戒与道德约束,一个成本不高、手段卑劣的暗算就可能让经年累月,千辛万苦打造起来的品牌中途夭折,一蹶不振。真可谓千里江堤毁于蚁穴,十年基业毁于一旦。

在市场竞争中,这种目光短浅的企业大有存在,其目的是想尽一切办法置对手于“死地”。从刻意挖走对方骨干员工,到讹诈谬论公开诽谤,种种手段数不胜数,最后使得大家都“遍体鳞伤”,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对这种悲劣行径实在让人扼腕叹惜!
媒体利与弊的辨证
有这样一则事例:三百年老字号龙口粉丝因为当地一家小作坊掺假使假被中央电视台曝光后,在销售上一夜之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许多正规的生产厂家蒙受了不白之冤。不仅人人对龙口粉丝望而生畏,致使商家撤货,整个市场大幅下滑,而且更损害厂整个品牌的信誉。人们曾一度认为龙口粉丝都是掺假的不能吃了。

如果将此类现象引申到皮衣行业中,亦会产生异曲同工的效果。笔者近日到东莞市采访时就遇到,许多皮衣厂闻之是媒体记者登门均避而远之,笔者好几次都被拒之于厂门之外。

究其原因,当然少不了企业的自保意识。虽然在中国皮衣业未曾有过像龙口粉丝般的“悲痛”,但媒体的形象已在企此家们的心中大打折扣,许多老板对记者都心存猜疑,以为又是来曝光内幕的,所以都非常谨慎。那么,我们反过来想想,假若当初新闻媒体在批评曝光的同时,客观、理性地报道行业的主流状况,或许龙口粉丝就会免于重灾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尺高台起于垒土。一个品牌的创建不仅是企业和企业家们的事,更是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应深知责任重大,珍惜企业建之不易,珍惜宝贵的社会资源,珍惜品牌成长的艰辛,笔下三思,理性地负起媒体应负的社会责任。

建设好一流的品牌对于中国的发展意义极其重大,传媒必须与企业同心协力,运用双方的优势将我们的品牌推上更高的舞台。

品牌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创建皮衣业一流的品牌就必须依靠我们的政府、社会团体、媒体及广大消费者的共同关注,形成合力,为皮衣品牌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